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地方两会/深港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AI

时间:2025-02-25 作者:小编 点击数:

  左图:2月24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召开,港区委员们主要围绕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创业链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大公报记者郭若溪摄;右图:人形机器人“记者”现身深圳两会现场采访。\网络图片

  2月24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召开,会期3天。香港中文大学智能机器人方向博士黄卜夫联合黄善端、罗璇、周灿明、李培垭、陈国雄等多名深圳市港区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推进深港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提案(下称《提案》),建议深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优化人才流动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共筑产学研示范链;促进深港数据高效流通与规范交易,强化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创业链协同发展;同时加大AI基础研究投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基础研究项目。

  在强化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创业链协同发展方面,《提案》建议打造无人驾驶示范区,在前海、河套和香港科技园之间建立“三区两通道”固定区域、路线的无人驾驶深港示范区,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大公报记者 郭若溪、胡永爱深圳报道

  黄卜夫指出,“深港在AI领域各有长短板,互补性强。”他表示,香港发展AI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明显优势,且香港法制健全,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香港主要高校均有人工智能领域较强的研究队伍,是汇聚国际人才的“超级联系人”。但香港海量数据获取与应用挖掘难,市场空间与产业需求有限,落地难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瓶颈。

  促进深港数据高效流通及交易

  深圳对于海量数据的获取与挖掘有经验,产业需求旺盛,市场庞大,且有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擅长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工程研究,具有明显的“硬科技”特征,但基础理论、原创算法、开源系统等软实力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高端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基础薄弱,急需国际核心要素及人才解决“卡脖子”难题。

  对此,黄卜夫提出,要加强深港之间的人才流动与基础研究联动、增加深港数据流通及交易、深港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和投资链。同时,加大AI基础研究投入,在深港联合研发资助中,显著增加AI基础研究课题投入,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表示与处理、智能系统安全等前沿领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基础研究项目,为深港AI协同注入更多动力。

  前海河套可试点无人驾驶

  此外,在强化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创业链协同发展方面,《提案》提出在前海、河套地区划分固定区域、线路,用于无人驾驶深港示范区,深港两地政府联合制定专门针对“三区两通道” 无人驾驶示范区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细则,明确车辆准入标准、行驶规则、安全监管等具体要求,把深港两地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学研示范链条。政府联合相关企业,加大对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在示范区内开展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创新,如智能物流配送、无人公交运营等场景的探索。同时,加强示范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标识、通信网络等配套设施,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伟告诉大公报记者,在产学研用协同方面,他建议在前海、河套等区域打造“AI+跨境应用”示范区,支持深港联合孵化AI项目。联合粤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人工智能学院,设置多学科交叉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Copyright © 2023 361l上网导航,简洁高效的上网首页 www.361l.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