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月21日举行视频会晤后,2月24日中俄元首又通电话。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钱峰向大公报指出,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两次互动,重申了彼此对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同时还就俄美接触和乌克兰危机互通了情况,交换了看法,再次反映出在中俄元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之下,两国之间战略互信始终处于高水平的运转状态。
在钱峰看来,中俄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中俄关系发展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当前,在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成为世界大国和邻国关系的典范。
近期,俄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谈及下一步俄美关系走向,钱峰认为,俄美关系虽自特朗普执政以来呈现缓和势头,但仅为双方为减少直接冲突对抗风险而迈出的第一步。两国旧恨新怨众多,对世界格局认知差异巨大,长期缺乏互信且在地缘政治层面存在结构性矛盾,根本无法通过一两场谈判和高层会晤予以解决,美国内政治主流群体对俄疑虑仍根深蒂固,注定两国关系难在中短期内有根本转圜。
外界有声音认为,俄美关系若改善可能会给中俄关系带来影响。对此,钱峰表示,倚重中俄战略关系的“共同合作”应对“双重遏制”仍是俄罗斯的现实选择。未来即便俄美关系继续局部缓和,也无法动摇中俄战略协作的牢固根基。中俄关系的韧性源于共同的战略需求和战略认知,双方在安全、经济、国际秩序改革上的共同利益具有俄美关系难以超越的长期性。\大公报记者葛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