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今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图为10月28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的农民将晾晒好的玉米装入粮囤。/新华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时下,全国秋粮收购进入旺季。山东省已广泛应用粮情测控、储粮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低温储粮等储粮新技术。
大公报记者实地探访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山东省粮油收储有限公司鲁中储备库(以下简称“鲁中粮库”),从巡检机器人与大数据预警模型的紧密互动,了解到AI技术在减少粮食减损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国产智能管家高效精准运营,成为大国粮仓可靠守护者。/大公报记者 丁春丽、胡卧龙潍坊报道
当鲁中粮库8号仓门打开,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如镜子般平整的粮面。鲁中粮库仓储部副经理王信富告诉记者,记者脚下的小麦粮堆高度接近6米,平整的粮堆下暗藏着众多“高科技”。王信富介绍,粮仓内应用了多参数粮情检测技术,168个测温点、96个多参数检测点实时在线检测粮温和水分;智能通风技术自动捕捉最佳通风时机、自主通风;信息化透明监管技术24小时远程监控,还可以利用激光技术对全仓粮食数量进行测算……
位于山东潍坊昌乐县的鲁中粮库是华北区域唯一的“四合一”储粮技术示范库,还是鲁粮集团最大的单体粮油承储企业,主要储存小麦、大豆、玉米,其储存的粮食可供所在地昌乐县60万人吃一年。
粮仓自带控温“中央空调”
鲁中粮库保管员张许良笑说,“粮食都在空调房里住得很舒心。”鲁中粮库粮仓利用内环流控温系统,实现准低温储粮。王信富解释,内环流控温系统相当于粮仓自带中央空调。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监测到粮堆上部温度升高后,内环流系统会自动启动,将冬季通过通风积蓄在粮堆下部的冷气循环到上层均衡粮温,使粮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最高不超过25℃。不仅防止了害虫滋生繁衍,还有效延缓粮食品质变化,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失。
做了16年的粮仓保管员,张许良切身感受着先进储粮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前测量粮食温度和水分,需要把长长的粮食取样器“粮探子”打入粮食内部,一米多为一层,每层取样并人工记录数据。如今粮仓的数据直接传至“慧管粮”的工作后台,发现虫害、黴变、结露等粮食异变,AI储粮大数据模型都会及时预警。
而在鲁粮集团旗下的粮库里,机器人正逐步成为粮仓里的“新管家”。集团自主研发的粮仓智能施药巡检机器人第三代产品“粮慧宝”可以代替保管员检查粮情,机器人顶端装有高清热红外成像摄像头,在预设轨道上自动巡逻时,能360度无死角地查看粮库区域。通过大数据分析,“粮慧宝”还能精准计算熏蒸的施药量、施药时间和药盘分布,并进行智能化无人熏蒸。与人工相比,机器人在粮仓中把髒活、累活、杂活一肩挑起。
粮食损耗由8‰降至3‰
“鲁中粮库通过广泛采用储粮新技术,在一个储存周期内,粮食损耗由原来的8‰降到3‰,减少粮食损耗750吨。”鲁中粮库副主任张宏宇解释,小麦的储存周期为4-5年,以每吨小麦2400元(人民币,下同)计,该粮库在一个周期内就能减少损耗180万元。目前,鲁中粮库储备粮宜存率常年保持在100%,储备粮轮换损耗远低于行业1%的平均水平,粮食损耗更是逐年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