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珠海云”携手港澳高校 助湾区挺进深蓝

时间:2024-12-30 作者:小编 点击数:

  图: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在工作中。

  在珠海高栏港码头上,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安静地停泊着。流线型船身、玻璃幕墙设计,醒目的外表下,内藏高度国产化的无人操控技术,搭载自研发动机与无人平台。作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5周年活动的一部分,“珠海云”近日向媒体开放。据南方海洋实验室船舶运行管理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张小波介绍,这艘船已完成21次任务,包括大湾区综合科研考察、仿生鱼实验和水下机器人测试;累计航行超1.5万海里。“这不仅是科研的利器,更是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张小波表示,未来“珠海云”将与港澳高校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更多深海科考项目。/大公报记者卢静怡珠海报道

  登上“珠海云”宽阔的甲板,记者首先看到形状各异的设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倒L形”的直臂回转吊和门字形“大A架”。船长孙福泉特别介绍,“直臂回转吊”让无人艇在船只不停航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收放,属于全球首创的领先装备。而甲板尾部的“大A架”作为“大力士”,可承载重达12吨的设备,两侧的“小A架”则用于投放无人机和中型无人艇。他说,作为无人科考船的船上团队,船员对于无人设备的收放操作十分熟悉。“上一次任务,甲板上还布满40多个无人设备。”

  1500海里 中国首次长航程自主航行

  驾驶室则是“珠海云”智能系统的“大脑”。进入驾驶室,一个大型的U型操作平台上布满按钮和滑杆,无人船内部配置的AI系统支持自主航行和远程操控。一把类似豪华“电竞椅”的操作座椅,配备多屏显示,实时监控水下机器人的操作画面。相比传统科考船,“珠海云”也更安静,隔音效果出色。“无人科考船的设计更注重人性化,不仅提高了科研环境的舒适度,也减轻了传统操作管理的负担。”不过孙福泉也强调,无人船的安全责任更大,每次任务都不容有失。

  在船内的指挥中心外,落地玻璃窗正对着甲板,无人机和无人船的静态模型摆放在展示柜中。 张小波表示,“珠海云”改变了科考船外观雷同的现状,主体设备国产化率高。“珠海云”上搭载了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水器等,这些智能设备形成组网,能在到达一片海域后快速开展立体扫描,让海洋观测事半功倍。张小波形容这些设备为“珠海云”的“眼睛”,“有了它们,‘珠海云’能快速完成无人装备的布放、回收、转运和搭载,兼顾海洋调查取样任务。”他介绍,在去年底一次“长航程自主航行试验”中,“珠海云”历时200多个小时,航行1500海里,其中98%的时间完全依靠自主航行,完成了上百次自主避碰。“这艘船已经完成了多次长航程试验,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经验。”他相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考的深化,“珠海云”将为大湾区建设和全球海洋科学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上天入海” 不断增强科创竞争力

  目前,中山大学正在打造一流的海洋科考“舰队”。除了“珠海云”外,中山大学还拥有全国高校首个极地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全国首台配备可自主升降折叠网箱的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等。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表示,过去五年间,珠海校区获批重大项目超过120项,总经费逾6亿元人民币,建成包括“极地研究中心”在内的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极地科学、海洋生态等领域成果初显,与港澳高校的科研合作日益紧密。

  高松表示,未来,中大珠海校区将全面加强校地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助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等平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集聚创新资源,不断提升珠海校区的国际化水平。

Copyright © 2023 361l上网导航,简洁高效的上网首页 www.361l.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