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中国体育大年,年初有亚冬会,下半年有粤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办的全运会,体育成了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不少身为明星运动员的代表委员,包括来自粤港澳的代表委员,在镜头前为全运会“打Call”,记者在会场内外亦能看到全运会吉祥物的身影──全运会已然提前预热升温。
远在北京之外的广东和香港,不少年轻人已投入到这场体育盛事的热潮中。在广州创业的香港青年李祖维(见图)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香港田径代表队前成员、香港田径锦标赛800米现纪录保持者,李祖维特别期待全运会可以有更多的汗水、更多的跑程和更多人的参与。
“全运会对我个人来说影响真的很大,比如年初我就做了一场迎接全运会的健康跑,接下来还会参与不少相关活动。”李祖维告诉记者,他不仅是跑者,更是推动者。“我之前在广州南沙策划了一场迷你跑,下半年还会参与香港特区政府筹办的全运会运动项目。”
从赛场比赛到宣传推广,李祖维认为,全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大湾区民间融合的一个平台。“要扩大传播面和接触面。”他建议,港澳与内地的学校、社区可以组织青少年观摩团,安排他们到各个赛区实地观赛,甚至举办一些迷你运动会,让大湾区青年通过运动交流、认识朋友。
除了赛事本身,全运会也为香港提供了一个推广城市品牌的机会。李祖维认为,香港启德体育园已经投入使用,未来完全有可能独立承办全国性、亚洲甚至世界级的赛事。“香港可以借助全运会的东风,推出体育主题旅游线路。例如,在赛事期间提供‘体育+文旅’体验套餐,吸引游客到香港感受启德体育园的现代化设施;结合城市观光,甚至组织运动员见面会、粉丝互动等活动。”
“体育不仅仅是比赛,它还可以展现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市民活力。”李祖维认为,不同城市可以设计独具特色的全运会文创商品,例如香港可以推出印有城市地标的打气棒、明信片等纪念品,让全运会的氛围不仅仅停留在赛场内,也能延伸到城市街头,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大公报记者卢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