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扩大免签范围后,外国人来华消费迅速增长。图为意大利游客在北京体验太极拳。\新华社
去年11月,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政策出台后,中方免签国家已接近40个。这一政策有力吸引了外国友人来华旅游、投资,同时促进国内消费市场。
大公报记者检索携程海外平台发现,免签消息公布后,携程欧洲站点、日本站点,中国相关目的地搜索热度环比迅速增长65%、112%。自去年11月以来,日本飞往中国的航班架次同比增长已超70%,单程含税均价也下降了约15%。
整个2025年春节期间,外国游客入境消费数据显著增长。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蛇年春节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约125%,交易金额增长也超过90%。支付宝数据也显示,除了北上广深等传统热门目的地外,苏州、西安、成都等地也成了入境游客喜爱的城市。
减少光伏出口退税 向“内卷”宣战
另外,去年11月,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公告指出,自12月起,铝材、铜材等产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同时,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将从13%降低至9%。这意味着在涉及外循环的进出口领域,中国开始向“内卷内耗”宣战。
据中信证券测算,此次调整减少的出口退税支出约为1278亿,占2023年我国外贸企业全部出口退税规模的7.1%,重点针对了内卷比较严重的光伏、电池领域。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位居全球首位,但光伏也是价格战的“重灾区”,一些光伏企业靠低价抢占出口,把好产品卖成了白菜价。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申亦分析认为,本轮调整重在梳理行业内部竞争关系,将中下游行业从产能利用率偏低的困境中解放出来。本轮光伏出口退税下调,目的就在于避免恶性竞争,引导光伏行业达成新的供需平衡。\大公报记者张宝峰